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聚“會”成勢 向“新”而行

——浙江把握烏鎮峰會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何 聰 劉軍國 金 歆

2025年11月13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江南水鄉,桂香滿徑。11月9日,浙江嘉興桐鄉市,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閉幕。烏鎮這座千年古鎮,自2014年成為大會永久舉辦地以來,已成長為全球互聯網領域思想碰撞、技術展示的重要平台。

  10余年來,浙江牢牢把握烏鎮峰會的機遇,將辦會優勢切實轉化為推動經濟提質增效、文化繁榮發展、社會民生改善的發展勝勢,為數字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激活數字經濟新動能

  在桐鄉,眾多企業乘著烏鎮峰會的東風穩步前行:新鳳鳴集團與東華大學共建生態環保新材料聯合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洲泉中試基地順利落地……通過深化產學研合作,桐鄉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助力區域數字經濟生態持續優化。

  以“烏鎮之光”超算中心為支撐,桐鄉構建起多元協同、數智融合的算力體系。同時,作為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桐鄉在政策統籌、產業布局方面走在前列,目前已集聚60余家智能網聯汽車規上企業,覆蓋材料、零部件等關鍵環節。

  2019年起,“直通烏鎮”全球互聯網大賽吸引來自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余個項目參與,培育了4家上市企業和16家獨角獸企業。

  搶抓數字浪潮,浙江企業積極開辟新賽道。在麗水龍泉寶劍小鎮,刀劍廠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生產技藝,大幅縮短了寶劍的生產周期,同時借力電商開拓市場。在杭州濱江區,安脈盛公司研發的智能控制系統為鋰電池企業裝入“工業大腦”,顯著提升生產精度與產品質量。

  數據顯示,浙江數字經濟增加值從2015年的1.48萬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4.7萬億元,年均增長13%,佔GDP比重提升至53%。

  構建文化傳播新橋梁

  在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嘉興九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海外短劇制作中心一派繁忙。依托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譯制+原創”雙線並進,公司將4000余部作品推向全球。

  互聯網成為文化交流的紐帶。依托烏鎮峰會等重要平台,浙江積極推動網絡文化“破圈”出海。杭州企業開發的《黑神話:悟空》巧妙融合中華文化與數字技術,全球銷量突破2800萬份,掀起一場“東方美學”熱潮。

  網文、網劇、網游作為文化“新三樣”,加快走向世界。湖州南潯區一家企業深耕游戲文化出口領域,游戲分發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衢州衢江區美高短劇超級工廠拍攝的30余部網劇被譯為多個語種﹔金華東陽市橫店打造網劇全產業鏈,助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人工智能也在賦能文物保護與活化。今年烏鎮峰會上,“光影丹青”“文瀾重光”等數字產品集中亮相,讓千年瑰寶在新時代煥發光彩。據介紹,浙江下一步將充分發揮烏鎮峰會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動文化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相互賦能。

  描繪智慧生活新畫卷

  數字紅利正悄然改變著浙江百姓的日常。

  在桐鄉,“全息數字道路”實時調控信號燈,車輛通行時間平均縮短15%﹔烏鎮智能養老中心配備智能床、健康監測儀等設備,讓老人生活更安心﹔海鹽縣居民打開“數智國醫”平台,處方狀態全程可查,如同追蹤快遞一般方便。

  “掃一掃安全帽,維權不再難。”龍泉建筑工人通過“維權碼”一鍵聯系項目經理與當地人社部門,構建起高效透明的糾紛調解機制。

  紹興諸暨探索“人工智能初判—專科醫生決策—家庭醫生執行”的健康服務鏈,覆蓋65個病區與143種專病路徑,已服務患者近萬人次。

  跨省生活的群眾同樣受益。5歲的韋小路今年隨家人遷至紹興上虞區,其父通過“浙裡辦”申領電子居住証。孩子順利入讀當地幼兒園。這正是浙江推進居住証“互認轉換、一証通聯”改革的惠民成果。

  數字技術融入日常,讓便捷、高效、綠色成為生活底色。百姓在點滴變化中感受到科技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這正是浙江以烏鎮峰會為契機,把辦會優勢化為發展勝勢的生動詮釋。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3日 04 版)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