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2025年09月03日07: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報告》顯示,我國文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4年全國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1423億元,比上年增長7.1%。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業態蓬勃發展,為文旅消費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暑期,旅游市場熱度居高不下,一組組亮眼數據,勾勒出文旅消費加速回暖的生動圖景,也折射出消費市場持續復蘇的強勁動力。
在消費升級與政策利好的雙重驅動下,文旅產業正以創新供給激活消費潛能,以多元場景重塑增長格局,成為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傳統文化是文旅消費的根基,也形成旅游市場中獨具魅力的吸引力。假期裡,各地以“傳統民俗+現代表達”為筆,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描繪出別具一格的消費新畫卷。數據顯示,暑期全國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場館接待游客同比快速增長,文化研學產品預訂火熱。
簪花、漢服等體驗消費在文旅市場的熱度不斷攀升。“以文化為內核、以體驗為載體”的消費模式,讓傳統文化從靜態展示走向動態參與,既滿足了游客“文化求知”的深層需求,也為文旅消費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蘊。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文旅消費,是文化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有助於提升文化服務業在文化產業中的比重,讓古老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釋放文旅消費潛力,政策持續發力至關重要。暑假前,各地推出景區門票減免、旅游線路補貼等惠民措施,全國超500家景區實行門票半價或免費政策,多個城市發放文旅消費券。北京推出文旅消費活動,涵蓋演出、展覽、夜游等﹔四川開展門票免費送活動,吸引周邊省份游客同比快速增長﹔浙江義烏打造“旅游+購物”場景,國際商貿城推出跨境商品直購活動。
“以政策促融合、以融合創供給”的模式,不僅拓展了文旅消費的邊界,更形成了“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從文化產業投資的視角看,這些惠民舉措帶動文旅消費增長,進一步吸引企業加大對文旅相關產業的投資。
當前文旅消費的繁榮,既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共鳴,也是政策引導與市場創新的共振。在提振消費的大框架下,文旅產業需持續挖掘文化價值,深入探尋傳統文化的內涵,將其與現代旅游需求緊密結合,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文旅產品﹔優化服務供給,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從硬件設施到軟件服務,全方位滿足游客需求﹔擁抱數字變革,借助數字化手段創新文旅體驗,讓每一次出行都成為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契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作者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3日 18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